美军战场伤员统计数据浅析(二)
全文共2381字,阅读需约15分钟
用干货结束2018
各位亲们,本期推文是2018年的最后一期推文啦,谢谢亲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小编还是有很多话想唠一唠的,但都留到“新年贺词”里吧。言归正传,抓住2018年的尾巴,再聊聊美军战伤减员数据的那些事儿吧。
1.关键知识点回顾
在上期推文中,我们介绍了美军研究人员提出的关于WIA(战伤伤员)、RTD(72小时内治愈归队)、CFR(战斗致死率)、阵亡率(KIA%)、伤死率(DOW%)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公式,详情请大家点击这里阅读上期推文,这里暂列几个公式帮大家唤醒记忆。
受篇幅限制,上期推文未能一并将美军在二战、越南战争、以及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的战伤减员数据利用以上这些统一的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界定并开展横向对比和讨论,本期推文主要介绍在统一的概念限定和计算公式规定下,美军研究人员对几场战争战伤减员数据的讨论和分析。
另,美军官方赋予阿富汗战争的代号为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OEF),赋予伊拉克战争的代号为Operation Iraqi Freedom (OIF),所以在本文中分别用OEF和OIF来指代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2.二战、越战、OEF/OIF战伤减员有关数据汇总
根据截止2004年11月30日美军公布在其行动报告和信息局网站(Directorate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Reports ,DIOR)上的伤员数据计算,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的总体死亡率为10%,美军有关研究人员便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结论称,美军近年来在战场上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得出死亡率大幅下降结论的对照数据来自于DIOR网站上有关越南战争的数据,但计算越南战争死亡率时,RTD是被排除在计算公式的分母外的,在计算OEF/OIF战场的CFR时RTD却包含在计算公式的分母之内。美国国防部网站上关于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数据将RTD与伤情更严重的伤员进行了区分。将DIOR网站数据与国防部网站数据结合起来看时,便能够将OEF/OIF战场上的战伤减员数据进行修正,以更加准确的与越南战场上的数据进行对比,表1所展示的便是将两个网站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后得到的本文中所关注的一些数据。
表1 美军OEF/OIF战伤数据统计
(2001.10-2005.10)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KIA:阵亡数;DOW:伤死数;RTD:72小时内归队数;WIA:战伤减员(WIA=RTD+后送人数+DOW);Evacuated:未在72小时内归队数。
表2 二战、越战、OEF/OIF
战场地面部队数据对比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二战、越战、OEF/OIF之间对比,p值均小于0.05
OEF与OIF对比,P值小于0.05
表2所展示的,是在相同概念界定下,用相同的计算公式,同是地面部队数据,且均区分了RTD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不同场次战争之间阵亡率,伤死率,总体死亡率之间的横向对比。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CFR从二战到越战再到OEF/OIF,一路降低显著,在%KIA方面有同样的趋势。但%DOW却有着不同的趋势,OEF/OIF的%DOW要高于二战和越南战场,同时OEF的阵亡率和伤死率均高于OIF。
3. 数据讨论
3.1“降低”的阵亡率和“上升”的伤死率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二战和越南战争,OEF/OIF战场上美军的CFR显著降低了。这样的结果可能得益于各项防护措施的广泛应用,因为胸部伤的数量相比于二战和越战有了较为显著的降低。
特别是%KIA的降低,更有力的说明了美军自越战结束以来在出血控制方面的改进以及在提升战术地域战伤急救训练水平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对快速后送能力的提升也极大地降低了%KIA。
由于现代战争中的快速后送手段,导致重伤员死亡的发生从抵达救治机构前转移到了抵达救治机构内之后,从而DOW分类下的人数增加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降低”的%KIA和“升高”的%DOW,即在KIA与DOW之间产生一些数据“位移”是合理的。
3.2 对于“一降一升”的讨论
损伤控制技术的改进,更加先进的重症伤员监护,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更早识别和干预,新鲜全血和重组Ⅶa因子的广泛使用以及战区范围内创伤控制机构的大量设立都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降低了%DOW。
我们也注意到阿富汗战场上的%DOW和%KIA分别为6.7%和18.7%,而在伊拉克战场上则分别为4.7%和13.5%。只有使用同样的概念界定和计算公式,这些“率”之间的比较才有意义。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近代两场战争之间“率”的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不同机构在战时对DOW,KIA以及抵达救治机构时死亡概念理解的差异,高海拔作战,更长的后送距离,战斗防护措施应用方面的差异,不同的致伤机理都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想探寻以上这些可能的原因,需要更加准确、具体的收集伤情和伤势数据,且其详细程度应足以支持病例对照研究。总而言之,相比于既往战争,上述可能的影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伊拉克战争的总体死亡率在统计数据分析层面有了较为显著的降低。
在二战和越南战争中,所有死亡的士兵中,88%来自于阵亡,12%来自于伤死。到了现代战争,更多的士兵在抵达救治机构之后死亡,而不是在火线被击中后直接死亡。在OEF/OIF战场上,所有死亡人员中,77%是阵亡,23%是伤死。尽管战争总体死亡率下降了,但超出以往1倍的伤员现在死于救治机构内,提示应更加关注针对此部分伤死人员的救治措施及卫生物资供应方面的研究。
美军在分管卫生事务的副助理国防部长及各军种卫生部门领导的推动下,实施以军事数据民用化为目标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该项工作正在通过各军种所研发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数据库有序展开。同时,美军已将战伤数据及相应流行病学指标纳入美国地方创伤社区系统中,要求地方数据库系统使用相同标准的工具和测算方法。
对于阵亡、伤死以及战斗总体致死率的全面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优化卫勤保障计划、训练、研究和资源配置。在数据分类和分析中采用科学、统一的概念界定,对伤情有关数据进行记录、赋值和分析,能够适应现代战伤研究的特点,其分析结果能够更加有力的指导未来战场卫勤保障工作。
继续分享一句美军卫勤的口号吧~
421多功能卫生营
Anyone, Anywhere, Anytime
OK,本期推文到此结束,在这里小编想和各位亲做一个小约定,在2019年的第一天,我们还在“卫勤精兵”公众平台相聚,回首过去的2018,一起聊聊新年的想法和计划,我们,不见不散!
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